最近朱某與我討論了一個問題:「滑鐵盧」一詞。「滑鐵盧」在全世界的語彙中都代表失敗,表示我們是站在拿破崙而非威靈頓的角度來看。我去翻了英國人所編之《牛津大字典》查詢Waterloo,其解釋為:a final defeat for sb. It's from the battle of Waterloo in 1815 , in which the British(under the Duke of Wellington) and the Prussians finally defeated Napoleon.可見連英國人也不挺威靈頓。 這是一個有趣的觀點,如果他不提的話,我沒想到,可見我的思考還是不夠不周延(汗)。世上很多事情是一體兩面,可是我們往往只能想到其一方,這即是凡人弱點之所在?
因為「滑鐵盧」一詞,我們繼續討論「成王敗寇」之說,這句話固然有其道理,例如先總統 蔣公,他一開始只是一個大軍閥,所受教育亦非專業軍事──當時受過專業軍事教育的只有張學良與孫立人──說穿了,與其他橫行的軍閥差不多,只是他贏得了北伐戰爭,統一全國,所以他是「王」、是偉人。但是成王敗寇也常常不成立:項羽,雖然兵敗後自刎烏江,沒有得到最後的勝利,那項羽的王朝在哪裡?在全體中國人的心中,鴻門宴、霸王別姬的故事千古稱頌,太史公司馬遷更是將項羽列入本紀之中!劉備復興漢朝的大業失敗;關羽敗走麥城;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,但是他們卻是全中華民族所崇拜、所敬佩的對象!
這又是為什麼呢?其實在某個層面而言他們並沒有輸,而且是大大的勝利。劉備有一顆仁德之心,打戰、攻城時總是將生靈擺在第一位,深怕百姓受苦。面對戰敗的人更是以禮待之。關羽之忠義收買了人心,封金掛印、千里護嫂、華容道捉放曹操、千里走單騎、單刀赴會......。諸葛亮「鞠躬盡瘁,死而後矣!」更是深深感動了全體中國人!而他們所建的王朝不是實際的、不是有疆有域的,而是心理的。古今中外沒有一個實際的王朝可以永存,少則幾十年,多則數百年,但終究走向衰敗一途。唯有人們心中的王朝是亙古不滅的,從古至今都未消失,我相信幾千年之後,這幾個王朝仍會興而不衰!
也許「成王敗寇」一詞我們可以給他廣義的解釋,「成」不只單純的指軍事上、政治上的成功,而是全方面的,包括人心上的成功!
歷史的長河,還是會持續的流著,我們就靜待歷史給我們一個答案吧!
- Aug 21 Mon 2006 10:08
成王敗寇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