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報╱朱由校/建中生(台北市)】
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X1/4554591.shtml
制服問題在各友校間成為熱門話題,這只是校園中校方與學生間代溝的縮影而已,筆者從服儀爭議試論現狀下的學權問題。
高中生絕不像師長想像中那般叛逆,我們想要的只是一番合理、完整、有邏輯性的解釋,學生的反抗多數起於校方的專斷或非理性的理由。
校方認為穿著正式制服聽課,是一種「禮儀教育」,學生心中所不解的是,同樣是出席正式場合,為何只對受業的一方做出規範呢?我們眼前卻很少有老師的打扮是正式的套裝、皮鞋,取而代之的是短褲、涼鞋、牛仔褲、T-shirt、露出腳趾的高跟鞋…。
反過來說,教官規範學生不能翻牆我們就能欣然接受:師長由正門進出、也充分告知爬牆的風險。
上述圓融思考、邏輯一致的概念即是現今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材中,廿世紀政治哲學家羅爾斯所提出的「反思均衡」。除此之外,在高中的公民與社會課程中,我們也學習了行政法的重要原則。
學生在行政法體系中雖屬特別權力關係,但明確、誠實信用及正當程序原則仍舊適用。換言之,學校不應片面改變現狀、無理由的違反行政慣例、懲戒時應充分說明 理由,並告知當事人救濟之途徑。然而,實際上學校真的全然照此行事嗎?我聽聞到的卻是有些學校片面改變現狀、某些學校理由官腔而敷衍、更有學校阻塞上訴的 管道。
在威權的時代裡,校園往往是自由的先鋒。如今社會民主、自由開放了,校園卻成為社會威權的角落;台北市某公立高中校刊遭嚴格審查,令人不勝唏噓,原來公民 課本終究是紙上談兵、考試的答案僅是美好的空想。我想,若學校不能給我們良好的示範,那不只是公民課教育的失敗,更是社會的失敗了。
在本校,班聯會刊物出現爭議性文章校方會找學生議會商討;升旗朝會的次數會與學生自治組織商議…。當校方廣開言路、學生敞開心胸之後,代溝也會隨之消除。
留言列表